第八三六节 陪她去看梦中风景
梅雪相映。
而竺在入冬后,叶与果实都转为红色,和山的雪色形成鲜明的对比。冬山唯一的乔木就是那株老榆树了,一般来,榆树是很少入园造景的,此树既无花的芬芳,也无叶的婆娑、干的俊美。
但植于此地,却是神来之笔,因为残雪冬景要的就是这种老树昏鸦的萧条。当然你也可以是取“年年有余(榆)”的意思了。
“形”和“色”都是可以看到的,也是造园者惯用的表现手法。为了把转瞬即逝的声音运用到造园之中,在南墙之上造四排圆形孔洞,每排六个,总计二十四个,每个孔洞直径约一尺,分布均匀,排列整齐。
冬为岁尾,令人自然的联想到它代表了一年二十四个节气。不过在这里它可不仅仅传达了岁月的变迁,而是设计者最为独特也最有想像力的安排。这些孔洞被人称为“风音洞”。
冬山处于花园的最南边,风音洞所在的高墙和个园三路住宅的后墙形成了一条狭长的通道,风从高墙窄巷之间擦墙而过时,会形成负压,加快流速。
这时墙上四排孔洞,就好像四支等待以久的横笛,呼呼作响,发出北风呼啸的声音,奏响了冬的乐章,给人以寒风料峭的感觉。
风音洞所在的位置按常规做法应该设置花窗,但宣石体态浑圆,形似雪堆,又间以杂色,如果用传统的磨砖花窗作为背景,会消弱宣石的质感,淡化雪意。
如果只用一段粉墙又未免显的过于单调,在这里造园者非常有创意的用最简单的几何图形“圆”造成孔洞,即代替了花窗,又借来了“寒”风,真可谓匠心独运。
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的严寒。正当人们面对端庄、静穆的冬景,感叹一年终了之时,蓦然回首,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,露出了春景一角,似乎在向人们招手,暗示春又将来临。
冬,是四季的终篇,但它并不意味着结束。冬山的西墙之上两个圆形的漏窗,延伸了我们的视线,透过这圆形的漏窗,春山的修篁石笋重又映入了眼帘。让人立刻产生“大地回春,周而复止”的联想。
令人感叹设计者的奇思妙想,让云落和颜沉鱼忍不住为它喝彩!至此,你是否也会在心里轻轻的叹一声:“冬到了,春还会远吗?”。此窗设置堪称点睛之笔。
丛书楼在冬山的东面,秋山的最南,山与楼结合巧妙,楼也成了秋山最优雅的收尾。从山间石阶可直至楼上,此楼背依秋山,面南而立,楼上下共六间。从名字可以知道这是主人藏书、读书之所。它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,建筑式样也较简朴。
楼前有一院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