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

大明第一臣

首页

第一百八十章 统一思想

是了!”

张希孟一边分析着,竟然也渐渐体会到了刘伯温等人的尴尬。他们对元廷表现出留恋,那是不忠,不留恋,那是不义。在中间反复横跳,那是不忠不义!

而历史上刘伯温等人就是如此,哪怕到了应天,他们也忐忐忑忑,自己就说“不能无介于心”,他在乎,朱元璋更在乎,结果君臣陷入了猜忌怪圈。

在元顺帝死的时候,朱元璋自然是大肆庆贺,而刘伯温等侍奉过元朝的臣子也想拍老朱的马屁,结果朱元璋直接告诫他们,曾经侍元,不许庆贺。直接把刘伯温的老脸打在了地上。

那刘伯温冤枉吗?

一点也不!

毕竟他也写过“身世且未保,况敢言功勋”的诗句,你感怀身世,对自己的功勋惶恐不安,不就是说思念前朝,对于本朝有所不满吗!

弄清楚了这个,就会明白刘伯温为什么只封了诚意伯,也会明白,浙东文人为什么斗不过淮西勋贵……甚至李善长等人都没怎么出力,刘伯温就倒了。

亲疏远近的差别,心理上的隔阂,远不是才智能够弥补的。

明初四大案中的两个半,都是朱元璋试图抹掉元朝的残余,如果不能让你们心服口服,那就要送你们去地下,好好侍奉大元朝!

朱元璋的逻辑简单粗暴,他错了吗?

显然也不是。

说来说去,就是朱元璋和刘伯温等人,都要有一个更高等级的认同,统一思想,消除隔阂。

但是很可惜,在原本的历史上,不可能找出这个东西,所以结果也就不用说了。

不过这一次张希孟想试试。

他布局也不是一天两天了,甚至可以说从当初的郑思肖,墨兰图,张希孟就在潜移默化影响老朱。

一直到了今天,朱元璋说出忠于大元是私恩,恢复故土是大义所在!

张希孟感动的快哭了,我的好学生啊!真没白费为师的苦心!

老朱想通了,刘伯温那边也就好办了,

不然的话,两边都在猜忌,神仙也没辙。

“先生,你怎么也沉浸其中,跳不出来?”老朱沉声责问,他觉得张希孟应该比自己看得更清楚才对啊!

“主公,这事情的关键还是要让刘伯温等人想明白。”

“他们要是想不明白呢!”

“那就继续改造!”张希孟笑道:“其实主公大可以乐观一些……能分得清轻重缓急的,自然会站在主公这边,至于那些死不悔改,一直贪恋大元朝给他们的荣华富贵你,主公大可以屠刀高举,杀一个人头滚滚,血流成河,我这边

上一页 章节目录 下一页